全是套路!特朗普的“三板斧”还能“挥舞”多久?(图)

特朗普再次故技重施了。一样的招数,不一样的是再没有一个人感到意外了。

(image)

特朗普得到所谓“胜利”的方法总是一如既往的低级 (图源:VCG)

美国商务部长罗斯(Wilbur Ross Jr)来华谈判前的4天,美国总统特朗普(Donald Trump)突然翻脸,不顾之前中美联合声明中“不打贸易战”的共识,再次威胁5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,毫不掩饰的对准了中国的高科技产品,也就是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与此同时,美国再次传出罗斯访华可能取消的传闻。

若是一年之前,这次翻脸恐怕得引起轩然大波,而如今中国商务部则有条不紊的把中国的应对方针重申一遍,然后直接说“既感到出乎意料,但也在意料之中。”

特朗普的善变已经从令人屏息的惊悚片,变成了一部令人厌烦的肥皂剧。

如今看来,中美贸易战不过写给特朗普国内选民的一出拙劣剧本,每当你以为剧情发展可能改变结局时,你都会发现这次的转折是个低级的玩笑。看来看去,特朗普的套路不过就这三个步骤。

第一步,无故威胁。

从2017年底对中国洗衣机和太阳能板征税后,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威胁开始了。

2018年初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征收25%和10%的关税。3月,特朗普宣布将针对中国在美投资和只是产权问题出台惩罚性举措,接着以“301条款”的所谓调查结果为由,先后威胁加征500亿,1,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。

最令人“惊恐”的是,美国商务部的一纸罚单,让“中国芯”的自主研发问题暴露,令中国一大通讯公司中兴陷入休克状态,引得不少人叹息“美国还是厉害”。这就给特朗普的“第二步”进行了铺垫。

第二步,找台阶下。

实际上,特朗普的威胁施压毫无道理,不仅“301调查”的指控子虚乌有,特朗普本人纠结的贸易逆差问题,不仅牵强而且荒唐,中国不会照做也无法照做,这点不再赘述。

这些恐怕美国白宫也心知肚明,已经喊到1,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,令特朗普骑虎难下,急需个台阶。此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博鳌讲话就成了绝佳机会。

习近平在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宣布了四大开放政策,还当即表示中国会在年内降低汽车进口关税。本来是根据中国条件成熟而决定的开放政策,却被特朗普“感谢”了一番。

特朗普立即发推特(Twitter)称“感谢习主席就关税和汽车产业壁垒发表的友好言辞……我们将一起谋求更大发展!”而习近平对贸易保护主义、冷战思维等“非点名批评”,特朗普则“选择性”地听不到。另外,特朗普高调宣布“放过”中兴公司,更让人有中国已经做出某种让步的错觉。

其实,中国继续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未停步,不管是汽车还是别的任何开放措施,美国都会当做是中国“让步”的证据。至于这些所谓“让步”能否帮助美国的产业和经济,不重要,无所谓。只要能让美国“锈带”的蓝领选民看到后,能再次高喊出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效果就达到了。


(image)

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支持者的选票 (图源:VCG)

第三步,宣布胜利。

宣称对方“让步”后,美国的谈判似乎就很轻松了。5月,中国国家主席特使刘鹤访美谈判,一张合影,一份声明,两国立即“握手言和”。细读这十分简洁的中美联合声明,中国“答应”美国的措施和自身的改革开放政策几乎毫无出入,也没有任何量化的要求,而白宫仍然自称美国“胜利了”。

令人唏嘘的是,同样的招数竟把美国一众盟友“玩”的团团转。贸易战这场戏,特朗普的招数玩到第一步,欧盟和日韩就“跪了”,没等美国自己找台阶,这些国家就已经开出条件“求和解”,最终中国没有做出任何实质让步就与美国发联合声明表示“不打贸易战”,令这些国家恼羞成怒,可笑之余也有些悲情。

不止贸易,在朝鲜半岛无核化的谈判中,特朗普的套路也如出一辙。从“最大程度施压”和言语威胁、比“核按钮”谁的更大,到朝鲜抛出橄榄枝后,想都不想就立即收下,最后特朗普则可以自称做到了美国历任总统都没做过的事,对所谓“诺贝尔和平奖”的呼声摆出“大家都这么说了,我有什么办法”的姿态,剧本几乎没改。

就在宣布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计划前,特朗普宣布取消金特会,两天之后再回谈判桌的戏码再次上演,所以目前的状况,任何人都不觉得奇怪。

中国外交部在北京时间5月30日回应称,每一次变脸和出尔反尔都是对国家信誉的又一次损耗和挥霍。那么拿着美国世界霸主的本钱,特朗普还能“挥霍”多久呢?

最后,特朗普的支持者们,也许真的像他竞选时候所承诺的“You will be tired of winning.”一样,已经“厌烦”了美国的胜利吧。只不过,有一天他们可能会真正厌烦了这种毫无意义的拉票表演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